低碳发展 Low-Carbon Development

当前位置:首页 » 发展报告
关于遵义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5118日在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遵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遵义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大会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5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今年6月在贵州视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国家和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系列政策措施,以“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为总要求,坚持主基调主战略,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主动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抢抓发展新机遇,凝心聚力,砥砺奋进,负重拼搏,全市经济运行平稳,产业持续向好,投资规模扩大,发展活力增强,民生不断改善,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在全省增比进位中位居前列,在西部非省会城市中排位继续进位,在攻坚克难中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 

  (一)积极应对新常态,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据统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168.34亿元,为计划的99.5%,增长13.2%,分别高于全国、全省6.32.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长6.8%、达到349.27亿元,第二产业增长13.7%、达到970.75亿元,第三产业增长14.1%、达到848.32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6.1:44.8:39.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达86.5%,提高3.5个百分点。 

  完成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563.32亿元、增长24.9%,为计划的102.5%2000万元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929.69亿元,增长12.1%,为计划的100%;财政总收入432.24亿元,增长4.7%,为计划的9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7.61亿元,增长11.3%,为计划的98.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0亿元,增长12.2%,为计划的105.3%;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960亿元,增长24%,为计划的100.5%;截止2015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306亿元,增长28.8%,为计划107.3%;各项贷款余额1925.48亿元,增长26%,为计划103.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97元,增长10%,为计划的98.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49元,增长10.6%,为计划的97%;人口自然增长率5.07‰,新增城镇就业12.39万人,为计划的103.3%,转移农业劳动力12.6万人,为计划的126%;单位GDP能耗、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控制在省下达目标范围内。 

  (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 

  着力调结构、推转型、促升级,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四个轮子一起转。 

  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坚持信息化、服务化、绿色化,大力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打造茶酒“姊妹篇”为代表的酒、茶、烟、药、特色食品“五张名片”和健康水品牌,以天豪生物制药、百花医药、廖元和堂为代表的大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欣欣向荣,以以晴光电集团、巴斯巴新能源汽车、黔北呼叫中心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清洁能源建设强力推进,在建风能发电装机40.8万千瓦,遵义县山盆镇仙人山风电场、桐梓县白马山风电场首台机组实现并网发电;以晴集团二期工程、习水二郎电厂一期建成投产,遵义卷烟厂易地技改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000亿元,建成标准厂房215万平米,新入库规模工业企业170户,新入园项目437个、投产225个;预计信息产业规模总量达600亿元、特色轻工业产值达970亿元、能源及材料产业产值达700亿元,工业经济继续领跑全省。 

  城镇建设加速推进。深入实施“十大工程”、“四化”工程及“3100”工程,创卫成果进一步巩固,中小学、医疗机构布局更趋合理,中心城区交通微循环路网改造深入实施,城区持续提质增效,市民生活更加便捷;新蒲新区城乡建设突飞猛进,功能配套加快完善,新区架构初具雏形;围绕21个省级城市综合体和54个市级以上示范小城镇建设,着力打造城市建设新引擎和城乡统筹融合点,茅台、土城等一批特色、经典、精致小城镇加快建设;新能源示范城市创建扎实推进;出台《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成功举办遵义市第十一届房地产交易展示会,完成城乡建设和房地产开发投资1200亿元。城镇化率45%,超“十二五”规划3个百分点;“智慧城市”、“公交都市”建设深入实施。 

  农村经济持续向好。大力实施“1234“战略,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加快发展,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地质灾害有效防治,耕地保护得到加强。全年粮食产量达到293万吨、增长0.5%,肉类总产量达到63万吨、增长8.62%,禽蛋产量达到6.5万吨、增长8.3%,水产品产量达到8.2万吨,畜牧渔业总产值实现157.6亿元,增长15%。收购烤烟155万担,担均价1287元;茶园总面积达到194.78万亩,其中投产茶园120.15万亩,茶叶总产量9.04万吨,产值71.66亿元,综合产值130亿元。全年实现蔬菜种植面积265万亩、辣椒200万亩、水果60万亩、高粱102.5万亩。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不含烟酒)总产值达到285亿元,增长17.3%;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50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3310个。完成营造林75万亩,实施退耕还林27.7万亩,治理石漠化面积195.83平方公里;现代农业园区加快发展,45个省级园区实现完成总产值168.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40.1亿元,遵义县花茂村、桐梓县杉坪村等90个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加快发展。 

  现代服务业迅猛发展。深入实施“服务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推动红色旅游、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电商、服务外包和呼叫中心、文化创意等新兴业态方兴未艾;金融、旅游、交通运输等重点行业和产业快速发展,全市共新增限额以上商业入库企业167户;预计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75亿元;遵义机场航线达到17条、国内通航城市24个、港澳地区通航城市1个。全年航班起降突破8000架次,旅客吞吐量突破83万人次。全年接待游客62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47亿元,分别增长20%以上。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14.85亿美元,增长222.7%。海龙屯土司遗址成功列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实现贵州世界历史文化遗产“零”的突破,成为“双遗产”城市。 

  (三)强力推进项目建设,投资拉动开创新局面 

  采取集中开工、现场观摩、定期督查和重点督查等多方式加快项目建设,务正高速公路、道瓮高速公路、江瓮高速公路遵义境内段建成通车,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通车程里突破1000公里,国省干线规划调增至5720公里左右,县县通高速公路目标成功实现;渝黔铁路快速推进,川黔铁路遵义城区段线路外迁工程全线开工建设;大力实施水利建设“三大会战”和“三年行动计划”,凤冈河头、道真大沙河、正安八岔林、遵义县绿竹坝水库实现下闸蓄水,农村安全饮水、中小河流治理、城市供排水等民生水利保障工程加快建设;683个重大工程项目完成投资1365亿元,“十大工程”建设项目完成投资446.6亿元,四个批次集中开工项目1223个、完成投资598亿元,5100工程完成投资1270亿元;从行业完成来看,工业投资1000亿元,城建投资1400亿元,公路水运投资253亿元,铁路投资45亿元,机场投资10亿元,农村基础设施投资90亿元,水利投资63亿元,社会事业投资180亿元,有效拉动了经济增长。同时,争取项目建设资金取得积极进展,共争取中央预算内项目投资资金34.7亿元,是“十二五”以来争取到位资金最多的一年;争取四个批次中央专项建设基金48.88亿元,农发行授信我市“六项行动”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资金60亿元,贵州银行遵义分行授信遵义国际商贸城60亿元;成功发行遵义道桥公司企业债9亿元,汇川区经济技术开发公司城投债6亿元,市国投公司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定向私募债30亿元。 

  (四)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四大区域取得新发展 

  为实施差异化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制定实施了《遵义市(四大)区域生产力布局规划纲要(2014-2020年)》,整合资源打造四大产业带(即中部沿遵崇、贵遵高速公路南北向产业带、东部沿杭瑞高速公路东西向产业带、西部沿遵义至赤水高速公路西北向产业带、北部沿务正道高速公路东北向产业带)、五个千亿级产业(白酒产业、电子信息产业、能源原材料产业、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业),一批白酒、电子信息、大健康医药、新能源产业等项目开工建设或建成投产。产业的加快发展增强了四大区域发展的协调性、互补性,区域特色工作推进良好。中部区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01.82亿元、同比增长14.6%,完成标准化厂房118万平方米,计划建设18所学校6所完工、9所主体施工,完成排污沟改造56992米、改造路灯1344盏,新(改)建一类公共厕所56座已完工41座,城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业园区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建设加快推进。西部区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17.78亿元、同比增长13.4%,完成标准厂房31万平方米,启动酒庄建设21个,开工建设乡镇污水处理项目27个,赤水河流域高速公路沿线绿化、休闲度假项目、赤水河谷旅游公路建设等加快推进。东部区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1.7亿元、同比增长15.4% ,完成标准化厂房38.34万平方米,启动34个生态休闲茶庄建设,18家企业获省级龙头企业称号,建设鲜活农产品基地78个,湿地公园建设和国、省道提升改造加快推进。北部区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0.97亿元、同比增长15.3%,完成标准厂房64万平方米,6所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建设,开工建设国、省道84.78公里,通村油路和减贫脱贫等加快建设。 

  (五)着力抓改革促开放,后发赶超增添新动力 

  坚持向改革要活力、以改革增动力,行政管理体制等十大改革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取得新突破,市级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部取消,“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全面实施;筹建ppp项目130个,完成6家国有企业改革,成功颁发全省第一本不动产产权证书;湄潭县农村改革实验区成功敲响全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第一槌”;司法体制改革成效明显,顺利将全市117个法庭撤并为59个法庭。围绕增活力、添动力扎实抓好重大平台建设,遵义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遵义综合保税区上升为省“1+7”国家级开放创新平台;遵义保税区相关建设、申报工作有序进行,贵州元泰光电有限公司入驻投产;遵义机场开通临时航口口岸。通过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快重大平台建设,资金洼地效应明显。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950亿元,增长23.4%,新引进500强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20家以上,其中惠普公司、甲骨文等世界500强企业2家。 

  (六)扎实推进精准脱贫,民生保障实现新突破 

  推动实施“35669”扶贫攻坚行动计划,深入开展遍访贫困村贫困户活动,积极推进精准扶贫,道真县和全市26个贫困乡镇“减贫摘帽”,完成贫困村出列226个,减少农村贫困人口21.56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7%以下,为坚决打赢这场输不起的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市农村低保增幅30.56%,城市低保增幅16.94%,社会救助保障40万人次以上,全市162万户农村居民住房开展政策性农房灾害保险;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积极推进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9+3”教育计划全面完成,中心城区18所中小学建设扎实推进、已完工6所,全面完成民生实事120个“全面改薄”和150个学前教育项目,遵义四中、遵义县一中成功升格为省级一类示范性高中(全省5所);遵义大学城加快建设步伐,遵义干部学院和4所高校近7万名师生入驻遵义大学城;遵义大学筹建工作扎实推进,中职教育加快发展,“百校大战”稳步实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85.6%,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6.2%,中职毕业生就业率95%。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群众健康状况不断改善,公立医院改革有序推进,全市所有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新农合参人数和筹资标准稳步提升,全市参合人数达613.38万人,参合率为98.45%。加快推进民生工程,“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工程建设扎实推进,解决80.5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27659套公租房已全部开工建设,启动城市棚户区改造49362套,农村危房改造已开工67461户、竣工67080户;启动实施了15个乡镇卫生院和207个村卫生室的新建和改扩建工程,稳步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中心城区公交停保场、100个社区排污管网、100个一类公厕、100条小街小巷路灯改造等民生工程有序推进;坚守生态底线取得新成绩,遵义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省率先通过国家验收,湄潭县、赤水市在全省率先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市)成功,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明显提升,县城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各位代表,2015年我市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也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总揽全局、科学决策、坚强领导,得益于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与支持,得益于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抢抓机遇、同心同向、苦干实干、扎实工作的共同努力。 

  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欠发达、欠开发、欠开放的阶段特征没有根本改变,贫穷落后是主要矛盾、加快发展是根本任务的基本市情没有变,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产业结构单一,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民生欠账较大等矛盾和问题凸显,还面临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赶”和“转”、扶贫攻坚和率先小康的双重考验。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在今后工作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安排好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意义重大。 

  2016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主基调主战略和两大战略行动,以弯道取直、后发赶超为主题,以脱贫攻坚、全面小康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发展战略,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精神状态,突出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红色传承、推动绿色发展,奋力打造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为在全省率先全面小康社会夯实发展基础,确保实现“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 

  2016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 

  ——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达到2500亿元。其中,其中一产增长6%、达到380亿元,二产增长13.5%、达到1120亿元,三产增长14.7%、达到1000亿元。 

  ——加快全面小康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达到90%,确保赤水市、遵义县同步小康创建达标授牌;全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20万人以上,完成5个贫困乡镇“减贫摘帽”和300个贫困村出列。 

  ——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城镇化率达47%,三产比重达40%;中部区域经济增长14%,西部区域经济增长13.5%,东部区域经济增长14.5%,北部区域经济增长15%以上。 

  ——着力提高发展质量与效益。2000万元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确保增长12.5%、达到1050亿元左右,力争增长13.5%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确保增长20%、达到2034亿元,力争增长25%、达到212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确保增长10%,力争增长12%以上。  

  ——坚守生态底线推进可持续发展。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5%,县城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100%,城镇污水处理率达93%以上,森林覆盖率达57%,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处置利用率90%以上;节能减排、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等指标控制在省下达目标范围以内。 

  ——坚持开放带动创新驱动。进出口总额增长20%、达到17.8亿美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15%、达到2254亿元;全年新增市级创新平台20家,省级科技型企业50家,完成发明专利申请1000件以上。 

  ——着力改善民生共享发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0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省调控目标范围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4.2%以内。 

  三、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一是突出绿色发展,加快“绿智园区”建设。全神贯注抓园区,凝神聚气抓工业,大力实施“1351”工程,推动“绿智园区”建设取得新突破,加快建设遵义(上海)产业园、道真(重庆)产业园、桐梓(重庆)产业园,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力争在电子信息、新医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转移合作实现突破;确保新增规模企业100户以上,新建标准厂房100万平方米,建成污水处理厂8座,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实现“八通一平”。二是突出创新发展,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扎实抓好“百企引进”、“千企改造”工程和“双培育”、“双退出”行动计划,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推进传统企业改造提升,启动白酒产业“一大十星”扶持行动计划,着力打造赤水河谷中国酱香白酒产业带;加快建设大数据、白酒、大健康、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五个千亿级产业,着力培育机电制造、新材料、烟草、化工四个百亿级产业,因地制宜发展饮用水、石材、道地中药材加工、生物制造等产业,促进茶、酒产业与“互联网+”、“旅游+”深度融合,重点建设一批精品酒庄、茶庄;加快推进红花岗区医药健康产业园、道真医药产业园、新蒲生物健康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促进新医药与健康养生养老产业融合发展;推进新一轮煤矿兼并重组和采掘机械化改造,减少破产清算;加快页岩气、煤层气、风电等新能源开发利用,推进铝、钛等材料精深加工;组织重点企业开展电力直购,大力推进“四个一体化”项目建设;依托航天十院基地等军工企业优势,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着力培育以巴斯巴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全面提升装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推进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三是突出大数据引领,抓增量促转型。积极发展基于大数据的信息产业,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依托以晴光电集团等龙头企业,加快建立“遵义智造”发展体系,集中力量打造以大数据为引领的智能终端产业集聚区,推动遵义软件园、航天704所项目建设;加快贵阳-贵安-遵义大数据产业合作,加强沪遵、渝遵、贵遵电子信息产业战略合作,力争无线WIFI项目在中心城区投入运营,新投运呼叫中心5000席,确保信息产业规模达800亿元。四是突出项目带动,强化跟踪服务。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和“双服务”行动,启动提升民营经济比重行动计划和万户小老板工程,加大工业项目招商引资力度,强力推进遵义卷烟厂、贵州钢绳厂、遵义碱厂搬迁等十大技改项目,加快以晴集团大数据、巴斯巴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等十大重点项目建设,建成投产绥阳煤电锰,加快推进务川氧化铝、习水二郎电厂二期等项目建设,大力推进茅台循环经济产业园、长博集团生态产业园、赤天化年产30万吨生活用纸生产线和新蒲贵州财富之舟智能终端生产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大对新开工、在建、计划建成投产和开展前期工作四类项目的跟踪协调力度,确保全年开工建设投资额30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500个,新建成投产120个以上。 

  (二)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黔北城市群建设 

  一是加强城市统筹发展。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坚持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认真筹备召开全市城市工作会,在统筹上下功夫,在重点上求突破,不断优化城市空间、规模、产业结构,构建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体系,培育改革、科技、文化动力,突出规划、建设、管理关键环节,集聚政府、社会、市民主体合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宜居性,大力构建宜居宜业宜游黔北区域性大城市。二是加快城市开发提质增效。坚持“疏老城建新城”,加快中心城区各城市组团开发,积极推进旧城改造,实施交通“环网分担”和“微循环疏解”工程,引导人口疏解,完善城市功能,加快把中心城区建成200万人口区域性大城市;新蒲新区按照“产城景一体、铁公机联动、山水田融合、村社园统筹、文教卫配套”的要求,坚持集约、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以自然为美提升内涵,加快推进遵义大学城、综合保税区、经开区等建设;将红花岗区忠庄镇、深溪镇和遵义县龙坑镇片区划为南部新区,下放管理权限,按照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思路,推动提档升级;着力推进遵义东站高铁新城、汇川大道片区、董公寺片区等片区整体开发建设,大力发展物流、仓储和总部经济。三是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强力推进遵龙大道、高新快线延长线、绥阳至新蒲同城大道等建设,推动新老城区互联互通;加快推进唯一国际、奥特莱斯等21个城市综合体和56个示范小城镇建设,完成14个山体公园建设任务,建成20个以上省级湿地公园,新增3个以上农贸市场;强化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道路交通、环卫设施、停车场等公共设施建设管理,推进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加快城镇棚户区和危房、老旧小区改造,推进改革创新,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培育发展新兴业态,促进就业创业,推进“智慧城市”、“公交都市”建设,全面提高城镇公共服务能力。四是强化城镇服务管理。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和居住证制度双落地,加快农民工市民化,允许农业转移人口等户籍人口在就业地落户,把公租房扩大到非户籍人口,着力化解房地产库存;推动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市民勤劳之手同心发力,提高各方推动城市建设、管理、服务的积极性,真正实现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 

  (三)深入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  

  一是着力抓好农业产业。牢固树立大农业理念,深入实施“1234”战略,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260万吨以上,油菜籽产量稳定在20万吨左右,收购烟叶140.5万担,肉类产量达66万吨,畜牧渔业产值176亿元,茶园总面积达到200万亩,种植蔬菜265万亩,辣椒200万亩。二是抓好农业园区建设。加快农业园区、农产品基地和农业品牌建设,创建县级以上农业园区125个、实现总产值185亿元,销售收入160亿元以上;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0家以上,实现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300亿元。三是加快农(林)旅融合发展。办好“中国·贵州国际茶文化节暨茶产业博览会”,推进“东有龙井、西有凤冈”深度合作,打造湄潭农、旅、养生一体化现代农业创新区,探索推进农村电商大发展,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保障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四是加快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坚持黔北民居“七要素”基本风貌,深化“富、学、乐、美”内涵,扎实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小康行动计划,强化农业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发行60亿元“六项行动”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推动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00平方公里,解决农村60万人饮水安全,加快建成一批遵义县花茂村、桐梓县杉坪村类型休闲观光农业和“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升级版、示范点,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让更多农村群众享受新农村建设成果。 

  (四)深入推进旅游产业化,加快提升壮大现代服务业 

  一是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坚持学习贵阳、紧跟贵阳、紧追贵阳,扎实筹办好省第十一届旅发大会和市第五届旅发大会,按“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标准加快推进24个旅游景区建设,建成赤水河旅游公路、湄凤余茶区木栈道等一批重点旅游项目,加强精品旅游线路、景点打包对外宣传力度,加速旅游与文化、工业、农业、信息等产业深度融合,谋划建设遵义三线文化产业园,建成1964文化创意园一期工程,全面提升我市“旅游产业化”水平,全年接待游客740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40亿元以上,完成旅游产业投资145亿元以上。二是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补短板。扎实推进全省“十百千”工程涉及我市的红花岗示范区、17个集聚区及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建成新雪域冷链物流园和传化物流公路港,加快推进遵义国际物流城、贵州黔北现代物流新城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金融服务、批发和零售业、家政服务业、社区服务等服务业,着力补齐现代服务业发展短板,重点培育5-10家电子商务企业,市场建设投资达到90亿元以上。三是着力推进大健康产业发展。以互联网+的思维、大数据的手段,突出抓好“医、养、健、管”四个重点,加快汇川区国家温泉旅游城、遵义市医药产品交易中心等项目建设,确保2016年完成投资354亿元,努力把大健康医药产业培育成为我市后发赶超的重要支柱产业。四是着力引导扩大消费。大力开展市场促销年活动,组织各地开展汽车、家居、建材、特色商品等大型展销会和节庆活动,全年举办各类大型消费促进活动100场次以上;积极发展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绿色环保、健康养生等多样化新型消费,推动传统消费方式转变,力争限额以上商贸企业累计达800家以上。 

  (五)壮大县域经济,加快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 

  一是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以县域经济的整体提升加快扶贫攻坚步伐,以更加解放的思想、坚定的信心、精准的举措、务实的作风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按照“中部跨越、西部转型、东部崛起、北部突破”新要求,落实“四大区域”生产力空间布局规划,深入实施县域经济“1355”行动计划,中部紧紧围绕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都市农业发展,区域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西部强力推进“四河四带”建设,做大“四色经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5%;东部全面推进以茶产业为主的现代山地高效农业发展,联合打造生态休闲旅游示范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5%;北部充分利用区位、民族、资源优势。着力打造黔北渝南后花园、铝材工业基地、道地药材示范带,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以上。二是全力保障精准治贫。坚持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扎实抓好扶贫攻坚“三步走”和“35669行动计划”,深入开展遍访贫困村贫困户活动和“千企帮村、万户结对”,确保全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20万人以上,完成5个贫困乡镇“减贫摘帽”和300个贫困村出列,全面实现贫困乡镇“减贫摘帽”。三是更加突出精准扶贫。大力实施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五个一批”工程,突出打好异地脱贫搬迁关键一仗,注重工业化、城镇化结合,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做到“八个精准”和 “六个到村到户”,项目资金安排向“片区县、重点县、贫困乡镇、贫困村、贫困人口”倾斜,支持每县发展12个产业,市级财政加大非片区县的插花式扶贫投入,全年计划投入产业扶贫资金7亿元以上,集中轮训贫困户13万户,易地扶贫搬迁4.5万人,城乡低保应保尽保、应退则退。四是更加突出借力发展。抢抓上海对口帮扶遵义的历史机遇,积极拓宽沪遵两地在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园区建设、科技创新、智力帮扶等领域的互访交流和深度合作,确保2016年完成上海对口帮扶投资6299万元。 

  (六)坚守生态底线,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原则,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谋划区域发展,抢抓高速公路带来的时空变化机遇,瞄准国际国内大市场,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妥善处理好生产、生活与生态的关系,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好土。二是坚持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以提高资源产出率为目标,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重点抓好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循环化改造项目、茅台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区、绥阳煤电锰、桐梓煤电化、务正道煤电铝三个循环经济工业基地建设;大力发展风电等清洁能源,推广绿色照明,强力推进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创建和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工作,积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工作,建成7个农地膜回收利用加工厂;大力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试点工作,力争两年内实现乌江干支流乡镇污水处理厂全覆盖。三是积极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工作。坚持保护、建设、治理并举,严守环境底线,严格源头预防,加快治理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扎实推进国家生态市、生态县、生态乡镇创建,绿色贵州三年行动计划,深入推进“月月造林”活动,继续实施石漠化治理工程、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着力带动社会造林,营造林75.68万亩,县城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城镇污水处理率达93%以上,森林覆盖率达57%;城市空气质量明显提升,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5%以上。四是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推进改革创新,大胆探索实践,针对薄弱环节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加快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引导、规范和约束各类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的行为,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力度,总结推广深化赤水河流域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成果,启动赤水河流域生态经济示范区创建工作,加快洛安江百里画廊生态示范区建设,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全市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量不下降,进一步推进土地整治工作,加强农村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努力营造天蓝、地绿、水清、气净、城乡清洁的美好环境。 

  (七)着力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实现共建共享 

  一是大力促进就业创业。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完善创业就业扶持机制,重点支持大学生、返乡农民工等群体创业,新增城镇就业12.6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0.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二是抓好教育事业发展。着力实施教育脱贫攻坚五年行动计划,推进“普十五”工作,加快遵义大学、遵义医科大学申报建设力度,加大教育硬件建设力度,逐步缓解中心城区和县城“大班额”问题,实施100个“全面改薄”项目和150个学前教育项目;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专业化、多元化发展;大力推进全市“互联网+教育”行动计划,促进城乡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86.5%,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保持在90%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6.5%,中职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三是抓好卫生计生工作。全面实施医疗卫生“五大建设”工程,加强服务网络建设,优化城乡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断提高服务能力。深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构建分级诊疗制度,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加快信息化建设;开展城乡医院对口帮扶,促进优质资源下沉;完成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内科综合楼建设,启动遵义市中医院新蒲新区新院建设,加快新蒲新区人民医院及凤冈、务川、正安、习水、赤水、湄潭等中医院建设;完成20个乡镇卫生院达标工程,建成200家村卫生室;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控机制,提高防控能力和水平;加强爱国卫生工作,力争桐梓县、绥阳县、遵义县成功创建为国家卫生城市(县城)。积极落实和应对全面二孩生育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四是强化社会保障。继续推进全民参保登记计划试点工作,进一步完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报销工作,全面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保险报销工作;实施城镇保障性住房“公廉并轨”政策,加快租补分离工作;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和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建成农村幸福院144个;建成投用市文化馆和正安、凤冈、余庆3个县级综合档案馆;扎实开展“三关爱”活动,严厉打击“两抢一盗”,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实现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实现“双提升”。 

  (八)凝心聚力上项目,确保发挥投资拉动作用 

  一是千方百计扩大投资规模。抢抓中央“补短板”机遇,大力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精准谋划项目、精准储备项目、精准对接项目、精准推进项目,保持投资强度、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有效性,500万以上口径行业投资方面确保完成工业投资620亿元,城建投资1040亿元,公路水运投资200亿元,铁路投资110亿元,机场投资10亿元,农村基础设施投资40亿元,水利投资50亿元,社会事业和其它投资30亿元;实施重大工程项目843个,年度投资1612亿元。二是着力推进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全力以赴守底线,凝心聚力上项目,采取集中开工、项目观摩、督查调度等加快推进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全力推进仁怀机场建设,加快推进遵义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前期工作,并力争开工建设;加快推进渝黔铁路、川黔铁路遵义城区段线路外迁工程、遵义东站高铁新城等铁路配套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李家湾铁路物流园区前期工作,力争开工建设城市轨道交通1号、3号线;加快推进江习古、G75兰海高速贵遵段扩容工程、务川至德江、遵义至绥阳延伸线、乐理至冷水坪、白腊坎至黔西高速公路建设进程;力争正安至习水高速公路全线动工建设;全面启动道真至武隆高速公路、G4215遵蓉高速遵义至仁怀段、G75兰海高速遵义至重庆复线、遵义至余庆、务川至彭水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全年续建、新建高速公路366.49公里,改扩建国省干线327.45公里,建成高桥等3个客运站,开工建设农村公路4000公里以上;力争开工建设观音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建设9座骨干水源工程,续建遵义绿塘、正安新洲、道真沙坝加高等31座中小型水库工程;加快推进风能、页岩气、煤气层、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建设步伐,全年完成能源投资21亿元以上;加快遵龙大道建设,建成忠庄立交、九节滩立交、大连路与长沙路交叉口改造工程;完成中心城区交通微循环路网改造工程;开工建设高铁新城片区、新蒲新区地下综合管廊。三是全面落实项目建设条件。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大力开展精准招商年活动,推行并联审批,扎实做好项目建设的用地、审批、融资、申报、规划选址等保障工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运行ppp、众筹等投融资模式,推进投融资机制创新,着力破解项目建设资金瓶颈,强化要素保障,扎实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前期工作,推动项目建设提速度赶进度,做大投资规模,拉动经济快速发展。  

  (九)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新驱动提升发展活力 

  一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优化存量、引导增量、主动减量,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遵义县、湄潭县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改革;深入推进预算管理制度、财税体制改革,持续推进商事领域“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先照后证”等改革,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全面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深化湄潭试验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工作;推进市属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做实企业、做大平台;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简政放权,清理规范中介服务营造公平的税负环境;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结推广深化赤水河流域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成果,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大力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鼓励民营经济依法进入更多领域;稳步推进电价、流通体制、金融体制、开发区(工业园区)、养老保险、不动产登记、医药卫生体制、政府债务管理等领域和环节改革。二是扩大对外开放力度。坚持红色传承,绿色发展,大力开展外贸突破年活动,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主动参与黔中经济区建设;加强与瑞士、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交流合作,深化与上海、成渝等地的合作,加快上海漕河泾开发区遵义分区和新蒲开发区遵义(上海)产业园建设,打造沪遵产业合作示范区;依托重庆、融入重庆,加强互联互通建设,加快推进渝黔高铁、遵重高速复线、国省道改造提升三个通道建设,力求在两地产业深度对接融合、交通通道建设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着力打造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着力推动“六大开放平台”建设,加快申建遵义综合保税区和遵义机场正式航空口岸,积极支持有条件的县、市设立海关、外汇等分支机构;组织重点茶酒企业到港澳台等地区举办专项推介会,进一步扩大对外交流合作。力争引进500强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20个以上,新增外贸企业50家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17.8亿元。三是着力推进创新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实施产业技术创新、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科技创新主体培育、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培引、科技创新惠民五大行动,培育发展新产业,加快新技术、产品、业态等创新,重点推进遵义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新蒲高新产业园区、遵义南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加快娄山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加快生物医药研发共享平台建设,全年新增市级创新平台20家,省级科技型企业50家,完成发明专利申请1000件以上。 

  各位代表,新起点孕育新希望,新目标激发新动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凝心聚力,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奋勇争先,全面开启“十三五”工作新征程,努力打造遵义经济社会发展升级版,为遵义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谱写中国梦的美丽遵义新篇章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遵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时间:2016-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