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发展 Low-Carbon Development

当前位置:首页 » 发展报告
关于北京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3122日在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北京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提请市第十四届人大第一次会议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在中央和市委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市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主题主线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宏观调控和主动调控,努力克服外部环境变化、内部调整转型与自然灾害叠加等不利影响,在创新转化、结构调整、城市管理、生态环境、改善民生等领域积极求进,全市经济运行平稳向好,结构调整扎实推进,城市功能不断提升,民生明显改善,社会和谐稳定,年度重点任务和主要目标圆满完成。

  (一)经济发展平稳协调质量提升。

 积极应对内外需求放缓与主动调控影响的双重压力,坚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加强综合经济调度,出台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系列政策,努力增强内生增长动力,实现经济运行转中趋稳、稳中向好。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逐季回升,初步核算全年经济总量达到1.78万亿元,增长7.7%,完成年度计划目标。其中,服务业和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8%7%,服务业稳定器作用更为突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达到6462.8亿元和7702.8亿元,分别增长9.3%11.6%,消费主导趋势更加巩固。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3%,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实际增长7.3%8.2%。价格水平和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3.3%,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27%。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水耗下降5.72%,预计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下降4%4.5%左右,空气中主要污染物浓度平均下降3.8%。

  (二)经济调整转型取得新成效。

 把调结构、促创新作为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着力点,内需拉动、创新驱动、高端引领的发展格局渐趋形成。

 内需结构不断优化。消费主导作用更加突出。节能家电推广、家具以旧换新等促消费政策陆续实施,多元化消费需求加快释放。一批特色街区和品牌消费区域加快形成,电子商务、信用消费等新型消费发展迅猛,批发零售企业网上零售额增长近1倍;本市成为国际品牌购物首选地之一,国际知名品牌100强中已有90家落户。投资支撑效果增强。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稳步提高,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27.8%;制定促进民间投资实施细则,研究公共领域市场化建设试点方案,推进地铁14号线等一批引入社会资本试点项目。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显现,价格保持稳定,房地产投资继续向保障居住转移,政策性住房投资增长14.9%。与此同时,外经外贸转型发展。服务贸易额占全国五分之一,继续保持国内领先地位。新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5家,累计127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地区总部84家。全市进出口总额4079.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80.4亿美元,同比增长14%。企业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全市境外直接投资额同比增长46%左右。

 创新驱动势能加速积累。科技创新活力增强。全市科技创新大会召开,加快首都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发布实施。中关村“1+6”政策效果显著,扩区方案获得国务院批复,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的意见发布实施,园区企业总收入2.45万亿元,增长25%。统筹100亿元政府资金,集中支持了243个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和产业统筹项目,支持设立了物联网、数字内容服务等5支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投基金,完成政府采购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80亿元,力度明显增大。认定37个市级工程研究中心和70个工程实验室,实现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全覆盖。全市技术交易额2048.6亿元,增长61.5%。中关村科学城12所高校完成产业技术研究院组建并投入运营,未来科技城神华、商飞一期项目率先竣工入驻。国家蛋白质重大基础设施等项目开工。文化创新蓬勃兴起。本市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计之都,中关村成为首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趣游、中文在线等一批文化科技型企业加速成长。统筹100亿元文化创新发展资金,集中支持首都核心演艺区、国家广告产业园等文化功能区及重点项目建设,文化创意产业收入增长10.3%。首届中国艺术品产业博览会、第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2012北京国际设计周成功举办,首都文化影响力不断提升。文化惠民力度进一步加大,首都图书馆新馆等公益文化设施建成开放,组建六大文化联盟,推出百余项惠民措施。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成立,中国评剧院等3家文艺院团成功转企改制。

  高端引领能力不断增强。制造业高端引领态势更趋明显。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3%,高于工业平均水平4.3个百分点,其中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分别增长9.9%14.9%。生产性服务业支撑更加稳固,首届国际服务贸易交易大会等重大活动成功举办,金融、商务服务、信息服务等发展态势较好,教育培训、健康医疗、文体娱乐等新兴人文服务业收入增长10%以上。世界草莓大会、食用菌大会顺利举办,会展农业、设施农业、观光农业态势良好。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承载了全市约六成投资和四成增加值,金融街积极承接全国性场外交易市场落户,商务中心区(CBD)14个项目加快推进,临空经济区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开工建设,亦庄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相继落地,丽泽累计入驻企业122家。

 (三)城市运行承载和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

 紧扣交通治堵、空气质量、安全运行、能源资源和生活必需品保障等关键领域及市民关心的热点问题,集中实施一批重点工程,积极创新体制机制,城市建设管理和服务取得新提升。

 交通拥堵治理力度加大。全面落实交通治堵年度任务。地铁6号线一期等4条轨道交通线路投入试运行,新增运营里程70公里,累计442公里,在建里程达190公里,是中心城开通运营里程最多、效果最明显的一年。宋家庄和四惠综合交通枢纽投入运营,换乘更加便利。打通中心城6条微循环道路,有效改善了区域交通出行条件。大灰厂东路、梅市口路西延主体工程完工,长安街西延等主干道路加快推进。北京新机场、轨道交通加密版规划获国家批准,京张城际、丰台火车站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出台城六区居住区停车设施建设支持政策,新增车位3.5万个。中心城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到44%,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城市运行保障能力增强。水电气热等城市生命线实现安全稳定运行。西南热电中心主体工程建设完成,东北、西北热电中心开工建设,居民阶梯电价和天然气价格调整平稳实施。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全面推进,建成南干渠和大宁调蓄水库主体工程,开工建设东干渠、团城湖和亦庄调节池以及郭公庄水厂和第十水厂。建成清河再生水厂主体工程,完成北小河、吴家村再生水厂调试并实现通水,中心城新增再生水生产能力23万立方米/日,累计再生水生产能力达到57万立方米/日,全年可生产高品质再生水1.5亿立方米。积极应对“7·21”特大自然灾害,按时建成10万平米安置房,迅速启动水毁应急修复工程,20处立交桥区积水治理和34条中小河道治理工程加快推进,500公里供排水管网改造加紧实施。稳步推进菜篮子工程,新发展基本菜田3万亩,增加外埠蔬菜供应基地4万亩,加强货源组织调度,粮油肉蛋菜等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价格总体平稳。

 (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步伐加快。

《北京市主体功能区规划》发布实施,四类功能区差异化协调发展基础得到巩固。

 新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不断深入。进一步落实聚焦通州战略,副中心一核五区发展规划基本完成,核心区建设步伐加快,富华水乡、国家大剧院舞美基地等一批大项目相继落地。顺义综合保税区、地理信息产业园、中航工业等重点园区和项目加快推进,现代三工厂建成投产。昌平未来科技城、科技商务区(TBD)等重点区域建设进展顺利。大兴积极谋划和推进亦庄扩区和新航城建设。房山克服特大自然灾害影响,推动高端制造业产业基地等重点园区建设。门头沟、怀柔、平谷、密云、延庆等区域性新城主体功能进一步彰显。42个重点镇建设有序推进。小城镇发展基金首批合作项目开工建设,区县小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打捆引进社会资本试点项目顺利实施。新型农村社区试点建设稳步推进,三起来工程深入实施,山区农户搬迁进展顺利。

 城南行动计划与西部转型扎实推进。城南行动计划第一阶段任务圆满完成,城南地区发生了重大而深刻变化,全社会投资三年间年均增长18.6%,高出全市8.1个百分点。园博湖和园博园湿地工程建成,京石客专通车,城南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和产业基础全面提升。制定落实西部地区转型发展年度计划,成效初步显现,2012年投资增长16%,高于全市6.7个百分点。一核、两区、三带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石景山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加快建设,永定河城市段治理完成,房山、门头沟深入推广一企一镇合作模式,斋堂等旅游集散镇发展态势良好,门头沟棚户区三年改造任务全面完成。

  (五)生态建设与环境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坚持生态惠民理念,全力聚焦绿色北京建设,城市环境质量再上新台阶。多措并举改善大气质量,积极回应社会重大关切,建成35PM2.5监测站,实现实时监测。大尺度城市森林体系加快构建。平原造林完成25万亩,营造千亩以上大尺度城市森林51处,一批新城滨河森林公园和郊野公园建成并免费向市民开放。京津风沙源治理一期工程全面收尾。全市林木绿化率、森林覆盖率分别达到55.5%38.6%,比上年提高1.51个百分点。优化调整能源结构,完成2600蒸吨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和2.1万户东西城区非文保区煤改电,全市压减燃煤70万吨。淘汰老旧机动车37.7万辆,第五阶段油品标准正式实施,关停退出高排放企业200余家。实施全民节能行动计划,强化三级双控机制,推进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和合同能源管理,内涵促降机制加快形成。全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预计分别下降5%6%2%、2%左右。城市水环境得到改善,通惠河、马草河等中心城区河道治理加快实施,永定河、北运河、潮白河三大流域水系综合整治全面推进。垃圾资源化水平不断提升,鲁家山焚烧厂开始设备调试,南宫焚烧厂开工建设,新增600个小区垃圾分类达标试点,新建再生资源回收站点300个,全市生活垃圾资源化率达到45%

 (六)社会建设与民生保障持续增强。

 立足民生改善,优化公共服务配置,统筹社会发展政策,惠民效果不断增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不断加强。就业形势平稳,城镇新增就业43.9万人,帮助12.57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实现6.66万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继续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等五项保险参保人数保持稳定增长。有序推进社保制度统一,实现市级公费医疗与职工基本医疗、农民工社会保险与职工社会保险并轨。企业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最低工资、失业保险金等社保待遇标准稳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实施,新增幼儿园学位2.4万个,中小学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正式启动。天坛医院迁建工程、同仁医院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院区项目加快推进,密云、怀柔等4个区域性医疗中心加快建设。友谊、朝阳等5所医院医药分开试点效果良好,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政策发布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得到中央肯定。631个基层社区用房建设全面实施,六型社区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加快建设,社会管理创新加快推进。各项惠民举措取得实效。保障房建设任务超额完成,建设收购16.3万套,竣工8万套,配租配售步伐不断加快。朝阳、大兴等区县养老设施加快建设,推进100个居家养老管理服务中心试点,全市新增养老床位1万张。实施老旧小区综合整治超过1500万平方米,超额完成农民住宅抗震节能改造两年20万户目标。91个老旧小区约13万户居民实施配电设施升级,完成140个小区约300公里老旧供热管网改造。城乡结合部综合配套改革继续深化,50个重点村就业、社保、社区化服务快速跟进。延庆、密云农村阳光浴室基本实现全覆盖。实施送气下乡工程,解决了房山、门头沟小煤窑关闭区域约8万户用能问题。

 总的来说,在国内外形势复杂、内外需求同步放缓与本市主动调控转型的叠加影响下,全市经济社会实现了平稳健康发展,成绩来之不易。但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也需要高度关注。一是经济回稳向好的基础仍不牢固,转型调整过程中新动力、新增长点培育亟待加强。二是在市场需求放缓、经营成本上升等多重影响下,部分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营压力依然较大。三是人口资源环境矛盾依然突出,经济社会发展与城市功能还不协调,统筹做好新阶段下特大型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运营和服务工作压力较大,特别是市民关心的交通出行、生态环境、城市管理等问题的解决还需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

  二、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初步安排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促改革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发展环境总体判断。

一方面,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备一系列有利条件。(1)党的十八大和市十一次党代会胜利召开,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首都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凝聚了意志,提振了信心,调动了各方面加快科学发展的积极性。(2)国家近年来实施的稳增长、促转型政策措施,累积效应将继续显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有利于激发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进一步提升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为本市发展营造更好的外部环境。(3)科技创新、文化创新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有利于首都科技、文化资源在服务于国家战略中,加速释放市场优势、总部优势、服务优势。(4营改增试点、中关村扩区、全国性场外交易市场落户、新机场建设等重大政策和重点项目落地,为首都发展提供了新的重大机遇。(5)首都城镇化进入优化发展期,新兴区域建设势头良好,新城、重点镇以及重点产业功能区积累的效能将持续释放。(6)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将使体制机制迸发更大活力,为首都实现科学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另一方面,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积极应对。(1)世界经济低速增长态势仍将延续,主要经济体需求疲弱,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潜在通胀和资产泡沫压力较大,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2)国内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尚不稳固,企业生产经营仍比较困难,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任务还比较艰巨,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3)外部经济形势仍然复杂,本市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和创新能力不足问题并存,新增长点培育和新区域崛起尚需时日。(4)特大型城市的人口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强化,通过改革创新破解城市发展难题日益紧迫。(5)在新的阶段,人民群众对优质公共服务、居住环境、文化生活和社会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服务市民、服务社会的能力需进一步提高。

 总体判断,2013年首都发展面临的机遇大于挑战,我们既要坚定发展信心,又要树立紧运行意识,保持清醒头脑,迎难而上,奋力开拓首都发展的新局面。

(二)发展计划安排的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中央经济工作会和市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主题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经济发展与城市功能相协调,坚持发展方式与首都人口资源环境相适应,坚持城市发展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相统一,着力提升四个服务功能,着力推进科技文化创新双轮驱动,着力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2013年工作安排的主要原则是:一要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强化需求导向和企业主体地位,突出抓好高端产业功能区建设,进一步强化其作为首都经济主要承载地的功能定位,持续增强首都经济的动力、竞争力和影响力。二要更加注重统筹城乡区域发展,重点推进城区与郊区、中心城与新城、城南与城北等协调发展,在更大范围内统筹人口资源环境、产业布局和城市功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城市服务功能相协调,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三要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让森林走进城市,让空气和水更加清洁,走资源节约、绿色发展道路,为市民生产生活创造更加宜居、美好的环境。四要更加注重解决好市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经济发展、城市功能与市民需求更加契合,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幸福。五要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创新和对外开放,重点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在更高水平上推动首都科学发展。

  (三)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初步安排。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7.5%左右,比2012年计划目标提高了0.5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4%左右;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左右;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9%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下降2%以上和2.5%以上,水耗下降4%以上;

  ——空气中主要污染物浓度平均下降2%

  三、实现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的主要措施

  (一)发挥创新驱动和高端引领战略优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坚持首都经济发展方向,聚焦高端产业功能区建设,推动科技文化创新,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增强发展内生活力和动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

 突出抓好高端产业功能区建设,增强对全市经济的支撑能力。把两城两带、六高四新作为首都经济的主要承载地,注重要素集聚、政策集成、资源集约,着力提升高端产业功能区科学发展水平。(1)切实加快拓区建设,增强经济要素集聚力。加快中关村、金融街、商务中心区(CBD)、亦庄等新扩区域的土地、规划等前期工作,注重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进一步拓展高端产业发展空间,增强集聚优质要素的能力。(2)突出主体功能,促进差异化协调发展。强化重大项目市级统筹机制,引导优质要素资源按照功能区定位分类集聚,更加注重存量资源调整和置换升级,增强园区定向吸引能力,持续培育特色鲜明、功能互补的功能区体系。(3)创新园区运作模式,提升服务管理能力。围绕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做好产业链配套,围绕功能定位做好园区的生活和服务配套。完善园区投入产出考核评价体系,促进资源集约利用。创新园区发展模式,鼓励园区自主建设持有产业地产,增强招商选资的灵活性。鼓励园区发现价值企业进行股权投资,提高资本运作能力。鼓励园区在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加强与国际同质园区的战略合作与交流,提升运营管理水平。

  切实提高两个100亿专项资金使用效益,强化科技与文化创新双轮驱动。(1)切实把科技创新放在首都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服务好国家创新战略,依托部市会商平台,统筹利用好首都创新资源,争取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地,推进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建设,切实提高协同创新能力。深化中关村"1+6"先行先试政策试点,争取文化科技融合企业认定等5项新政策试点。抓紧实施中关村扩区规划,新增区域要在规划上落地、政策上覆盖。在支持培育大型企业集团的同时,更加重视服务市场前景好、创新能力强的中小企业。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继续布局和建设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科学统筹使用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健全统筹安排、公开公示和效益评价机制,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重点支持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以及物联网等示范应用工程。坚持支持研发与提供市场并重,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新技术、新产品的规模和领域。创新政府资金支持方式,注重发挥引导放大作用,综合运用投资平台、股权投资、补助贴息、共享知识产权等方式支持企业成长。积极发展科技金融,争取在科技商务、生物医药、移动互联等领域新设若干支产业创投基金。深化军民融合发展,推进蓝鲸园等一批产业基地建设。(2)充分发挥文化创新引领带动作用。统筹使用好文化创新发展资金,支持重点文化集聚区和重大文化项目建设,支持文化企业转企改制,支持政府购买文化产品和文化惠民服务,支持设立文创股权投资基金、小额贷款公司和担保公司。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企业跨领域、跨所有制重组,服务和承接好中央转企改制资源。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制定出台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文化创意产业鼓励政策,满足市民多层次、多样化文化需求。提升文化集聚区承载力,加快建设首都核心演艺区、国家音乐产业基地等特色文化功能区。以国际电影节、国际设计周、文博会、艺博会等品牌文化活动为重点,拓展传播渠道,增强首都文化影响力。

 把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提升首都服务功能的重要支撑。发挥首都市场优势、信息优势、人才智力优势、科技文化优势,壮大提升生产性服务业。抓住新兴金融功能区建设、全国性场外交易市场落地机遇,进一步完善首都金融服务功能,完善金融生态,吸引新机构,培育新业态。切实发挥营改增试点、石景山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和中关村现代服务业试点作用,提升北京服务品牌影响力。

 加快将旅游业发展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适应旅游需求新变化,整合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规划建设集产业集聚、资源整合、辐射带动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旅游休闲功能区,打造西山文化、燕山生态、长城沿线、五彩浅山、京北山区生态休闲环等一批各具特色的旅游带,加快延庆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加快融合传统文化和国际时尚文化元素,建设一批具有旅游体验功能的特色街区。在新城布局大型旅游综合体。着力打造颐和园等景区驻场演出,发挥奥林匹克5A级景区辐射带动作用,推进昌平国家大马戏院建设。

 把非基本公共服务业作为拓展首都服务业的新增长点。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公共服务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推进非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化和产业化。研究制定政府购买服务实施方案、行业服务标准和准入标准,研究设立产业引导基金,鼓励社会资本以直接投资、委托经营、公私合营等方式进入医疗、培训、养老等领域。

着力培育壮大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制造业产业集群。抓住国家实施宽带中国战略机遇,完成TD-LTE规模试验网络建设,推动下一代互联网、三网融合、移动互联、新一代移动通信发展,做强新一代信息网络集群。依托北斗卫星、北京二号遥感小卫星,加快发展位置导航、授时服务、遥感产品和应用服务,构建卫星应用产业集群。依托蛋白质国家基础设施、生物医药基地、中关村生命园等建设,做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挥特大型城市运行管理服务优势,在节能减排、垃圾和污水处理等领域,创制标准,发展系统和技术集成商,培育节能环保产业集群。立足自身需求、放眼全国市场,整合车辆装备、磁悬浮技术、地铁信号系统、地铁管理运营等优势资源,打造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加快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研制和示范应用,提升集成电路芯片和专用装备设计制造水平,加强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研发设计和技术服务能力,高度关注新材料、通用航空、3D打印、绿色印刷等一批潜力领域,培育壮大应用和服务市场。

  统筹用好各类要素资源,为首都发展提供坚实支撑。(1)加快市属国有资本有序进退,促进战略重组。退出一般性竞争行业,为民间资本拓展投资空间。制定专项推进计划,坚持有进有退,把置换出的国有资源集中投向符合首都定位、支撑未来发展的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重点领域。(2)高度重视总部经济发展。在服务各类在京总部企业过程中实现城市自身更好发展。研究进一步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的意见,吸引各类企业总部落户,鼓励将财务、研发、采购、营销等功能纳入总部,促进总部实体化发展。提升金融街金融总部、商务中心区(CBD)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端制造业总部等聚集功能,推进世界华商中心、侨资、民资总部建设,促进总部特色化聚集。(3)切实为企业在京发展做好服务。树立服务为先理念,完善市区统筹服务机制,为符合城市功能定位的各类市场主体在京注册、投资、运营、发展等提供全过程高质量服务,为各类资源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创造良好环境。

  (二)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促进首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抓投资促消费,进一步巩固投资与消费相互促进的内需拉动格局。

 进一步强化消费拉动的基础性作用。发挥特大型城市市场优势,坚持供给与需求同向升级,提升功能与优化布局并举,增强消费拉动作用。(1)扩大新兴消费供给。积极培育与市民追求高品质生活相适应的健康养老、教育培训、文化娱乐、旅游休闲业发展,增加和丰富服务性消费供给。在继续提升群众基本消费需求供给基础上,培育特色消费和高端消费。持续吸引和培育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展会和体育赛事,完善大型会展旅游设施周边商业环境,鼓励发展快捷连锁酒店和乡村连锁酒店,促进旅游消费。(2)优化消费功能布局。深入挖掘中心区文化内涵,优化西单、前门、王府井等具有百年历史消费街区环境,提升老字号品牌影响力,培育什刹海、南锣鼓巷等特色休闲文化街区,打造24小时休闲消费区域。加强新城商业布局规划,引导新增项目优先向新城集聚,鼓励社会力量建设一批大型商业和旅游综合体,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新消费商圈。鼓励品牌连锁商业企业加快向乡镇布局。(3)释放潜在消费需求。落实家电节能补贴、家具以旧换新等促消费政策,带动居家消费和便民消费。深入研究、不断释放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效果,培育订制服务供给环节,吸引境外消费。支持电子商务发展,进一步完善配送体系,提高支付本地化程度,积极扩大网上消费。支持小额消费信贷公司发展,鼓励信用消费。(4)加强消费预期引导,优化消费环境,增强消费信心。

 进一步巩固投资支撑的关键性作用。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发挥投资对稳定经济增长、提升城市功能、促进民生改善的关键作用。(1)把扩大社会投资作为首要任务。落实国家鼓励引导民间投资实施细则和本市配套办法,以特许经营为主要方式,完善土地、规划、价格、补贴等配套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轨道交通、污水处理、垃圾处置、医疗、养老等领域投资和管理。继续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不动摇,保持首都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2)提高政府投资的引导放大作用。保持政府投资合理增长,集中力量、分阶段、系统性解决一批重大问题,重点支持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布局、提升生态文明、承载高端业态、增加基本公共服务供给项目建设。通过资本金注入、设立基金、购买服务、补助贴息等方式,切实增强引导放大作用。(3)着力增强融资能力。坚持部门联动、市区联动,对接重大融资需求,编制落实重点领域融资计划。加强市区两级融资平台建设,落实轨道交通融资机制,完善和建立市级公路、区县中小河道治理等投融资平台,重点规范一批承担重大建设任务的区县融资平台。积极争取中央各类支持资金,扩大金融机构在京信贷规模,通过债市、股市、信托、保险债权投资计划等扩大直接融资。

 4)进一步完善投资服务促进机制。全方位为社会投资落地做好服务。扩大重点工程管理规模,在重大项目上争取国家支持,加快京张城际、丰台火车站改扩建和陕京四线等项目推进。加强投资调度,把握时序,坚持保续建、保竣工、保重点,推动重大项目建设。更加重视投资绩效管理,加强项目稽查,提高投资效率。

  (三)优化提升中心城功能,有序解决城市发展难题。

 做好首都四个服务,以更大的决心和毅力,务实有序解决交通、人口、环境难题,提升中心城综合服务功能。

 系统谋划和治理中心城交通拥堵。严格落实好交通综合治理方案,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加大考核督察力度,努力为市民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的出行环境,中心城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到46%。(1)大力提升中心城轨道交通承载力。集中力量加快中心城区轨道交通建设,克服困难,综合调度,协调推进,全面加快已开工线路建设,建成14号线西段等3段线路,新增通车里程24公里,总运营里程达到466公里。开工建设地铁8号线三期、地铁16号线和地铁6号线西延,实现规划2015年建成通车线路全面开工,确保规划目标实现。抓紧编制并上报2020年版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继续实施地铁安全消隐、扩能改造工程,加强运行调度,在保障安全前提下,合理提升既有线路运载能力。(2)加快构建立体化公交换乘体系。切实改善轨道与地面交通接驳换乘条件,开工建设苹果园等综合交通枢纽,改造提升三元桥、德胜门等重点地区换乘设施,提高换乘效率。优化公交线网布局,减少长距离穿城线路。结合轨道交通站点布局,在四环外新建10P+R停车场,缓解中心城交通压力。增加连接社区和地铁的袖珍公交数量,提高组织化和便利化程度。(3)提高城市交通疏导能力。实施30公里微循环道路加密工程,改善西直门、崇文门等地区交通状况。积极推动小区和单位合作错时停车,在重点区域、医院学校和老旧小区新建改造一批停车设施。加快建设京昆、京新、京台高速等11条交通疏解通道。(4)大力优化城市慢行系统。按照安全优先、路权优先原则,在中心城重点地区建设自行车出行示范区,完善公共租赁自行车网络,提高管理效率和便利化程度,增强绿色出行吸引力,逐步让自行车回归城市。(5)强化服务管理提升效率。加强物联网在交通管理中的应用,建设1700处智能交通信号灯,提高易堵路口和交通节点通行效率。提高交通指挥中心信息发布平台的可及性和便利性,培养市民自觉使用交通信息的意识,引导车辆均衡出行。积极回应市民关切,系统研究解决方案,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缓解打车难等问题。

 大力优化提升中心城功能。坚持限、调、疏、改、增多措并举,优化提升中心城功能。(1)坚决落实四严要求。实行最严格的规划、土地、投资等项目源头管理,明确责任,严格控制旧城区新建住宅开发,严格控制大型公建,严格限制医疗、行政办公、商业等大型服务设施新建和扩建,严格禁止疏解搬迁区域的人口再聚集。(2)有序调整一批不符合城市发展要求的功能。支持有条件的批发市场主动转型,逐步引导四环内低、小、散等商品批发市场有序调整。适应城市发展需要,研究长途客运站布局调整和线路优化。(3)推进公共服务功能向新城疏解。严控中心城区医疗、文化等大型公共服务机构就地扩张,引导新增资源向城市副中心和其他重点新城转移。加快建设良乡、沙河高校园区,扩建同仁医院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院区,推动大型医院康复服务机构在新城布局。(4)创新旧城开发改造模式。加强历史文化名城整体保护,实施钟鼓楼、地安门、前门东区等文保区修缮改造,为中轴线申遗创造条件。统一规划、明确标准、突出特色,探索在不改变用地性质的情况下,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旧城改造,参与名人故居、四合院、会馆、历史宗教建筑修缮保护,使老区焕发新活力。适度集中规划中心城人口对接安置区域,高水平建设居住、绿化及配套公共服务设施。(5)增加城市亲民便民功能。高标准建设南护城河8公里滨水绿廊,形成二环亲水绿带。实施城区见缝插绿,推进社区绿化,提升100条胡同街巷绿化美化水平,满足市民亲绿需求。规划建设一批区位近、品位高、消费低的文化体育休闲场所。提升生活性服务业经营水平,加快培育组织化、品牌化、连锁化便民企业,通过品牌服务进社区,逐步替代服务水平较低的小餐饮、小网吧等。

  (四)着力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落实国家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的战略部署,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落实本市主体功能区规划,统筹新城、重点镇和新农村建设,加快薄弱地区发展,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多点支撑、特色突出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全力推进城市副中心建设。将通州副中心建设与中心城功能疏解紧密结合,围绕承载城市新阶段的新功能和中心城区优质资源扩张的高端功能,强化市级统筹,研究制定土地、投融资等支持政策,加快建设符合首都城市空间布局战略调整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城市副中心。积极发展医疗健康等非基本公共服务业、高端商务、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等主导产业,引导侨商总部、艺术品交易中心、央视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项目落地建设。坚持以城促业,适度超前、高标准配套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按照一核五区布局,优先加快建设3平方公里核心区起步区,集中支持广渠路二期、壁富路、通州水厂、北环环隧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潞河医院、新华医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国家大剧院舞美基地等公共服务项目,支持高碑店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湿地公园等一批生态提升项目,不断增强副中心的吸引力。

 大力提升城市化水平。把新城、重点镇作为首都城市化战略的重要节点,加快城乡结合部和新农村城乡一体化发展。(1)提升综合性新城区域带动和综合服务功能。实施顺义天竺综合保税区、新国展二期等重点功能区建设。支持大兴-亦庄扩区建设,融合发展,超前谋划新航城。突出昌平科教特色,推进未来科技城和北京科技商务区(TBD)建设。增强房山与中心城的联系,加快高端产业园区和京良路等跨区通道建设。提升门头沟、怀柔、平谷、密云、延庆等区域性新城发展水平,带动区域城市化。(2)大力提升重点镇建设水平。出台加快重点小城镇发展意见,发挥小城镇发展基金的支持带动作用,鼓励支持央企、民企和市属国企等各类资源参与重点镇整体建设,鼓励社会资本以打捆方式建设运营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3)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持续推进城乡结合部建设,延伸城市建设管理和服务机制。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实施山区人口除险搬迁和农宅抗震节能工程,推进住宅安全化建设。实施11个市级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试点,推进村庄社区化管理。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观光旅游、文化创意、特色生产,促进产业融合化发展。优化用能结构、提升公交便捷度,促进公共设施便利化。继续营造整洁村庄,推进农村环境田园化。

  促进城南崛起和西部转型。(1)持续推进城南地区发展。按照范围不变、力度不减、目标连续的思路,编制和实施第二阶段城南行动计划。高标准、高水平推进北京新机场建设,大力支持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丽泽金融商务区、石化新材料基地等产业园区,提升城南产业功能。打造首都核心演艺区、前门历史文化展示区,加强会馆修缮、保护和利用,提升城南文化功能。以骨干交通、生态环境、资源能源保障、公共服务项目建设为重点,营造优良的人居和发展环境。举办好园博会等重大活动,提升城南地区影响力。(2)建设西部转型发展示范区。出台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转型发展意见,启动核心区土地一级开发,吸引优质要素聚集。建设文化硅谷、中瑞生态谷、八大处和云居寺文化景区等重大功能区,加快门头沟新城高压线迁改工程和长辛店等五片棚户区改造,促进西部转型发展。

  (五)统筹城市建设与管理,提高城市安全运行水平。

 坚持常态与应急、城区与郊区、地上与地下统筹,提高基础设施系统性、安全性,使城市运行更加成熟。

 增强城市水资源和能源保障能力。(1)基本建成可靠的城市供水系统。围绕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加快完善市内配套工程,建成东干渠、团城湖、亦庄调节池主体工程,基本形成城市供水主骨架。加快中心城区郭公庄、第十水厂建设,开工建设通州、良乡、黄村等新城水厂,提高供水保障能力。新建改造520公里供水管网。开工建设南水北调来水调蓄工程,储备城市战略水源。坚持量水发展理念,按区县和行业制定年度用水总量和用水效率等三条红线,全面落实建设项目节水三同时要求,建设重点户用水实时监控系统,严格用水计划管理和用水效率考核,将全年用水总量控制在37亿立方米以内。(2)增强能源多元、多向保障能力。深入推进能源结构和布局调整,加快四大燃气热电中心及相关配套管线建设,西南热电中心正式投入运营。建成陕京三线永久线、大唐煤制气(古北口-高丽营)工程,开工建设陕京四线。加快海淀500千伏变电站等设施建设,落实天然气、电煤保障,确保能源安全。积极发展新能源新技术,实现新能源占比达到5%左右。

 提高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能力。(1)整体提升防洪排水能力。完善西蓄东排、南北分洪防洪排水格局,启动西郊蓄洪工程,利用南海子公园建设凉水河分洪连通工程。严格落实开发项目同步建设雨洪利用设施要求,实施一批雨洪利用工程,增加雨水入渗,减少雨洪排放。汛期前完成中心城20处立交桥区积水点和34条中小河道治理,有效提升城市排水能力。(2)健全城市应急管理快速响应机制。加强能源应急管理,加快实施热力、电力、燃气等地下管线消隐改造工程。细化应对各类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加强防洪、防震、防疫、防火等设施能力和应急队伍建设,完善重要物资储备体系,提高灾害预警预报和联动响应水平,增强市民风险防范意识和救护能力。

  推进城市精细智能管理。(1)进一步做好人口服务和管理。把资源环境作为最严格的约束条件,完善人口服务与管理机制,进一步强化区县人口调控责任制,探索实行居住证制度和重大产业项目、重大政策的人口影响评估机制,为来京常住人口做好服务管理,促进人口与城市功能、产业布局协调发展。(2)创新城市管理模式。总结基层管理实践经验,探索社会管理与城市管理网格化融合发展。逐步建立管理资源整合、部门职能互补、工作有机衔接的城市管理新模式,最大程度响应居民的各种诉求。(3)加快建设智慧城市。落实宽带中国战略,实施宽带北京行动计划,建设高速无线网络和高性能光纤网络,推进宽带普及提速。试点推进4G移动应用。继续推进高清数字电视全覆盖工作。加快实施物联网示范应用工程,推广电子病历、智慧旅游、智慧社区(村)试点服务。

  (六)大力推进绿色循环发展,提升生态文明水平。

 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生态优先,弘扬生态文化,改善城市环境品质,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城市。

 提速大尺度森林绿地建设。实施35万亩平原造林,优先增加六环内林地布局。全面建成新城滨河森林公园,建设未来科技城滨水公园、南中轴森林公园等大尺度森林。启动温榆河、三山五园100公里绿道工程建设,增加绿色休闲空间的可及性。启动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合作项目,持续改善区域生态环境。采取多种鼓励措施,推动全民绿化,倡导大型企业、总部集团和社会力量认建认养绿地。

 改善城市水环境品质。统筹实施污染治理、生态治河,逐步恢复河道生态功能,打造滨水休闲空间。(1)增加河湖生态水源。实现清河、酒仙桥再生水厂建成通水,同步建设四大再生水调度利用体系,为亮马河、坝河、南护城河、凉水河等补充生态水源。(2)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建设郑王坟、稻香湖等再生水厂及配套管网,解决清河、凉水河流域污水处理问题。启动高碑店等污泥处置工程,提高污泥资源化利用水平。(3)生态治理城市河道。推进丰草河、南旱河等城市河道治理工程,基本完成中心城主要河道整治任务。围绕重点功能区和新城建设,推进永定河、北运河和潮白河三大流域生态治理。

 下大力气持续改善空气质量。以控制PM2.5污染为重点,实施源头分类治理。(1)打好城区压减燃煤攻坚战。完成城区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1600蒸吨,实现四环路内集中供热无煤化;完成东、西城区平房煤改电4.4万户,基本实现核心区冬季采暖无燃煤。基本建成城市拓展区优质无烟型煤加工配送体系,实现优质型煤替代劣质散煤。全年削减燃煤140万吨。(2)有效控制机动车污染。鼓励淘汰高排放老旧机动车18万辆,研究实施小客车强制报废制度,在公交、环卫及政府机关推广应用纯电动、压缩天然气(CNG)等新能源汽车。加强对大型运输车辆的监管。倡导市民养成生态驾驶习惯。(3)深化工业污染治理。严格准入标准,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工艺。分批推进远郊区县大型燃煤锅炉脱硝治理改造。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治理专项行动。(4)遏制扬尘及农业面源污染。强化执法监管,提高绿色施工和道路保洁水平,控制扬尘污染。推动秸秆还田,加强农村畜禽养殖场粪污治理。(5)完善监测体系,推动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

 提高垃圾资源化处置利用水平。坚持垃圾源头分类、规范收运与处理能力提升并重,综合施策,优化布局,提高再生利用能力。(1)加快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建成并投入运营鲁家山焚烧厂等4座垃圾处理厂,新增处理能力5050/日,开工建设海淀区循环经济产业园再生能源发电厂、朝阳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焚烧中心。有序推进餐厨垃圾、建筑垃圾集中处置设施建设。(2)强化垃圾处理全过程监管。新增600个垃圾分类达标居住小区,试点建立餐厨垃圾排放、收运和处置全过程监管体系。强化公众监督,严厉打击非法排放、收运和处置行为。(3)完善垃圾资源化处置配套政策。制定建筑垃圾和餐厨垃圾再生产品标准,落实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项目相关政策,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运营。

 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发挥工程、技术、管理、行为节能与市场机制的协同作用,全面推进内涵促降,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7700万吨标准煤。(1)实施一批节能改造工程。完成200三高企业搬迁调整,实施一批重点用能企业节能低碳改造。全面完成市级政府机构节能改造,启动区县政府机构节能改造。完成1000万平方米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以及6500万平方米居住建筑供热计量改造。(2)推广应用节能技术。推广百万只高效节能照明产品,发布推介百项新技术新产品,实施一批重大节能技术推广应用示范工程,通过政府集中采购加快节能技术应用。(3)科学推动管理节能。完善能耗强度和能源消费总量双控三级考核评价机制,深入推进合同能源管理,推动组建区县节能监察执法队伍,出台节能监测管理办法,提高能源计量、统计、标准等基础能力。推进低碳城市试点建设,出台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及配套细则。(4)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率先开展服务业清洁生产试点城市建设。加快建设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开展亦庄国家级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探索推进首都经济圈循环经济合作。(5)积极推动全民节能。落实节能减排全民行动计划,举办首届低碳日等主题活动,增强全社会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

(七)全面加强社会建设,着力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稳定。

 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提高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和便捷度,让人民群众切实分享到改革发展成果。

 加强就业和社保工作。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建设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大力实施创业带动就业,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困难群体等就业工作。加快社会保障人群全覆盖,提高参保率。继续实施六线联动提高社保待遇标准。稳妥推进城乡保障一体化,重点建立城镇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制度,积极推进新农合市级统筹。

 努力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深入落实本市教育领域三个三年计划,增加幼儿园学位2.4万个。积极推进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南区和天坛医院迁建工程。制定养老设施三年行动计划,新建养老床位1万张,支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建设社区日间老人照料机构。进一步加强基层公共文化、社区服务、公共体育、儿童福利设施建设。

 推进公共服务均衡配置。适应人口增长和城市功能提升要求,研究修订公共服务配建标准。通过多种形式建设一批优质中小学校,试点推进名校办分校一个法人、一体化管理,研究建立鼓励优秀教师校际流动的长效机制。推进大医院资源向社区下沉,试点建立医疗联盟,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完成10个新城区域医疗中心一期工程建设,保障郊区县群众就近就医。

 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按照准入平等、待遇平等的原则,吸引社会组织、社会资源参与生产和提供公共服务。支持国际合作办学、高校产学研一体化办学、职校校企合作办学,制定企事业单位办幼儿园面向社会招生鼓励政策。试点引入社会资本建设非营利性综合医院。探索公建民营模式,引进专业化社会运营团队,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效率。

 推进社会建设迈上新台阶。完善社区服务管理体系,力争完成全市社区用房规范化达标建设。建设200一刻钟社区服务圈示范点。进一步健全社会组织枢纽型工作体系。推进向社会组织购买社会服务项目。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志愿者工作的统筹协调和重大问题研究,完善应急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引导公众广泛参与志愿服务。

  增强民生工程的惠民效果。建设收购租赁保障性住房16万套,建成7万套。继续实施老旧热网电网改造、送气下乡、绿色燃气、阳光浴室等能源安居工程,让更多居民用上放心电、便捷气和清洁热。加大文化惠民力度,实施万场文艺演出下基层,举办北京群众文化节。推进区县文化中心和体育中心建设,实现重点镇文体活动中心全面开工,支持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进一步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落实《关于推进农村经济薄弱地区发展及低收入农户增收工作的意见》,研究制定相关规划及配套政策,促进农民增收。抓好人民群众关心的重点领域价格调控,进一步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新发展本地蔬菜生产基地2万亩,保障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保持价格总水平稳定。

  (八)大力推进改革开放,激发发展活力。

 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稳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继续清理、规范、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有计划推进国有企业与央企、民企市场化重组,提高国有资产证券化水平。完善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不失时机地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创新价格管理方法,更好地运用差别化、阶梯价格政策推动科学发展。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落实国家改革意见,制定本市收入分配改革方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分类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进一步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落实鼓励社会资本办医各项政策。

 积极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增加自有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服务贸易出口。加快制定出台本市《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关村外商投资政策》,建立科学化、精细化招商选资机制,引导外资投向本市优势领域;研究制定并争取出台本市境外投资发展的综合性支持政策,支持企业参与国际展会、创制国际标准和境外并购。完善区域协调机制,加快推进首都经济圈发展规划编制和实施,研究配套政策措施,以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水资源保护利用为核心加强生态合作,在交通、能源、产业、公共服务等领域落实一批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重点合作项目。

 各位代表:2013年任务更加艰巨而繁重,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决落实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在中共北京市委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转变作风、扎实工作,为推动首都科学发展、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而不懈努力。



时间:2013-02-04